——“三一八”烈士刘葆彝后人沙无泞40年如一日义务讲解烈士英勇事迹
“外祖父在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前,还叮咛老乡:‘万一我遭遇不幸,你们一定要把革命的思想传播到家乡去,让革命之花开遍武夷山下。’”近日,年近八旬的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三一八”烈士刘葆彝的外孙女沙无泞拄着拐杖,在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旧址前,给到访的中共建瓯市人民法院第七支部党员讲述外祖父投身反帝爱国革命浪潮的英勇壮举。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位于建瓯市区序五里的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旧址(“三一八”烈士刘葆彝故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前来缅怀先烈、追忆历史的人们。他们当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更有带着孩子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家庭。
旧址内,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斑驳的实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沙无泞的声音虽苍老,却饱含深情:“我们都读过《记念刘和珍君》,当时我并不知外祖父就是鲁迅先生在文中所提到‘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一。后来才知道,那段历史与我血脉相连,外祖父也是那‘真的猛士’,我为之感到骄傲。”沙无泞以课本中经典篇章为引子,唤起了参观者对那段历史的共鸣。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刘葆彝烈士毅然投身革命洪流,无畏牺牲。这种以生命践行理想的革命精神,与我们法官肩负的使命高度契合。”建瓯市人民法院第七党支部书记、东游法庭负责人杨毅峰说,在司法工作中,虽无枪林弹雨的考验,却要面对复杂案件的挑战,以及对公平正义的坚守。作为一名法官,他将始终铭记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把对法治的忠诚融入每一次案件审理中,以严谨的态度查清事实,以公正的裁判守护正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现场,“90后”青年、建瓯人民法院东游法庭法官助理江晨航默默站在人群中,听得格外认真。他说,“此次参观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精神的洗礼。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砥砺前行,是每位中华儿女的责任,我们当继承先烈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让来访者有收获,正是沙无泞为之义务讲解近40年的初心所在。沙无泞说,她并不觉得累,反而感到欣慰和满足,“外祖父那一代人,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这种信仰传承下去,让革命之花开遍武夷山下,使革命精神在每一位参观者心中生根发芽。”
(闽北日报记者 林梦琳 李思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