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龙岩新罗区东肖的底色。作为闽西革命火种的发源地之一,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始终将守护红色“根脉”作为使命担当。桐冈书院的焕新亮相,正是“老”旧址修复与“新”阵地打造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写下生动注脚。
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地标
桐冈书院始建于1766年,是新罗区现存四大古书院之一,并于2018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历经259年风雨的古建筑群,不仅是闽西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更是承载红色记忆的革命圣地。
据介绍,桐冈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对闽西革命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子恢作为早期革命者的代表,正是从桐冈书院走出的杰出人物,其革命思想的形成与书院的求学经历密不可分。
此外,陈明、章独奇等进步青年也曾在书院接受教育和熏陶。这些人才在早期革命活动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为闽西革命的觉醒奠定了思想基础。
百年前,马克思主义在闽西的传播火种在此点燃——邓子恢、陈明等进步青年以奇山书社(桐冈书院所在地)为阵地,创办《岩声》刊物,将革命思想传播至国内乃至东南亚,为闽西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农民武装暴动奠定了基石。
如今的桐冈书院,是文化瑰宝,更是一座镌刻着初心使命的无声丰碑。
提升改造:沉浸式体验激活红色记忆
为深化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东肖镇以“修旧如旧、活化赋能、科技创新”为原则,于2024年7月启动桐冈书院改造工程,将250平方米空间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时空隧道。
改造升级后的桐冈书院,突破了传统文物陈列模式,运用档案文献、全息投影、场景复原等技术,立体呈现“书院肇建—星火燎原—红色东肖”的历史脉络,旨在打造可触可感的时空穿越之旅。
“红色文化长廊”是通往桐冈书院的必经之路,该长廊以图文互动、数字沙盘等形式串联“马克思主义在福建的传播”等主题实现红色教育与日常教学的有机融合。
同时,桐冈书院充分利用依托毗邻东肖中心小学的地理优势,创新开发了“信仰之路”“真理之光”等5大主题研学课程,通过角色扮演等沉浸式体验,让青少年在互动中感悟革命精神。
功能拓展:红色资源“活”化赋能全域发展
焕新后的桐冈书院,已成为集教育、旅游、培训于一体的多维红色矩阵。
当前,桐冈书院已成为串联东肖红色旧址群的重要枢纽,东肖镇推出“星火寻踪”“初心之路”“农垦记忆”3条精品线路,2024年带动周边村均增收10万余元。
今年来,东肖镇积极推进旧址群整体环境提升工程,联动开发红色文创、生态茶园等业态,聚力打造龙岩红色旅游融合示范区。
通过以“红”带“绿”,东肖镇正不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以桐冈书院为重要枢纽,东肖镇大力发展特色民宿、研学农场等产业,将红色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硬支撑”,已逐步形成“旧址保护+产业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作为特色现场教学点,“桐冈书院-邓子恢故居-思源泉”路线通过微党课、情景剧等“有温度的党史课”,让党员干部在行走中重温红色记忆,数据显示,东肖镇红色教育日均接待量提升40%。
记者获悉,改造提升后的桐冈书院焕发新生,凭借其独特的红色文化魅力与沉浸式体验设计,迅速成为备受瞩目的网红打卡地标,不仅吸引了省委党校、龙岩学院等多家单位前来调研考察,更成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示范窗口。
东肖镇党委书记王丹表示:“红色教育不能停留在展板讲解,要让历史可触摸、可参与。我们开发的5大主题研学课程,把历史转化为沉浸式体验;串联发展东肖红色旧址群,形成3条精品线路,去年带动村均增收10余万元。今年东肖还将持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优势,同时做好红色旧址群景区整体环境提升,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下一步,东肖镇将锚定“赓续红色血脉、赋能全域振兴”目标,以桐冈书院为核心,辐射建设智慧农业园、红色主题民宿集群,搭建“红色优品”电商平台,推动地瓜干、东肖花生等“土特产”与红色IP捆绑营销,形成“红色引流—产业增值—反哺保护”的良性循环。同时,东肖将与省委党校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研发青少年思政教育品牌,构建“场馆教学+云端课堂+实景实训”三维体系,并打造“红培研学+生态观光+非遗体验”复合型产业链,持续推动桐冈书院红色地标建设迈向更高维度。
(东南网龙岩记者 马伊骅 通讯员 王杰森 袁彩霞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