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漳平奇和洞古人类遗址:万年前的奇和先祖原来长这样
来源:龙岩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5-01-13 16:37

我们的祖先究竟长什么样?印象中的形象似乎是这样:个子不高,面貌像黑猩猩(如脸黑、颌凸、前额低矮、眉脊粗壮),跑的比较快,手中拿着块石头正投向前方的野兽。

近日,龙岩市博物馆联合漳平市象湖镇党委政府、奇和洞遗址保护中心和博物馆等单位,研发制作的奇和洞人半身像,显示出旧新石器过渡阶段人类的面貌特点。

 奇和洞人半身像

 

“奇和洞人”重大发现

2011年1月3日,福建龙岩漳平奇和洞古人类遗址发现完整个体头盖骨。这一发现,佐证了距今1.7万至7000年前先民曾经居住在这里。奇和洞遗址共出土3具人类骨骸,分别是一个幼儿头骨残片、一个成年女性破碎的头骨碎片及部分头后骨,一个个体较为完整的男性头骨及其下颌骨,分别代表了生活在奇和洞三个时期的居民。测年结果显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8000多年至一万年之间,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之际。

 奇和洞人头骨(左侧)和下颌骨(右侧)

 

奇和洞人颅面复原

古人类的遗骸形成化石后,因面部软组织已不存在,只能根据保存下来的头骨化石,参考现代人的颅面特征与软组织厚度进行推测,这项技术被称作“颅骨面貌复原”,简称“颅面复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和北京师范大学高级工程师税午阳根据这一技术,得出研究结论,奇和洞男性个体在35岁左右,脑量为1650毫升,颅骨较大,头骨的形态兼有南、北方居民及更新世晚期人类的混合特点,包括颅骨较长、面部高而狭窄、眼眶低矮、鼻骨宽阔。鉴于其重大研究价值,吴秀杰研究员誉之为“北有山顶洞人,南有奇和洞人”。

根据颅面复原结论,可以看出,奇和洞人半身像复原面貌在前后方向长、面部颧骨区域大而突出、上面部扁平、脸颊瘦而窄、鼻宽阔、头部长而大,容貌沧桑,眼神坚毅,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认为的奇和洞头骨性状基本一致,显示出旧新石器过渡阶段人类的面貌特点。

 旧新石器过渡阶段人类的面貌特点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