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泉州文化遗产、文物资源丰富。自今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工作开展以来,泉州市各地文物工作者化身普查员,不惧风雨,深入乡村,认真仔细记录着每一处文化遗存。“00后”女生郑婧柔是文物普查员里的新生力量,在困难面前她不退缩,与队员们一起用行动守护文脉。
郑婧柔工作中
走村入户记录文保 每个细节都不容出错
“能成为一名普查员,我感到责任重大。”郑婧柔是惠安县博物馆的一名文物工作者,大学毕业后从事文物保护工作有2年多了。今年她参与“四普”工作,成为惠安县普查组中的一员,参与普查全县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等五类文物。
郑婧柔和队员们开展普查工作
“九十九次的理论,不如一次的行动。”开展普查工作前, 郑婧柔和同伴们接受了省、市、县三级专业培训,7月正式开展实地普查工作。当真正下基层时,她才深切感受到普查工作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
郑婧柔和队员们下乡开展“四普”工作
每天,她和队员们带上RTK手持终端定位仪、指南针、米尺、单反照相机、无人机等仪器设备,深入乡村,向当地老人了解文物的相关历史线索,对惠安12个乡镇130个村的各项文物保存现状进行详尽记录,确保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郑婧柔介绍,使用RTK设备可以测量文物点的地理信息,再用无人机航拍测点。一些墓葬群、古文化遗址等地处人迹罕至的深山,为了测点,走村入户、跋山涉水对队员们来说是家常便饭,经常一天要走上2.5万步。“在复杂多变的地形和环境航拍,不注意就有‘炸机’风险,每个细节都不容出错。”
翻山越岭复核文物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在普查过程中,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挑战,还要克服资料匮乏、信息不全等困难。惠安涂寨镇的陈芹洞山遗址文物点位于山林深处,遗址范围较广,边界界定不清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三普”)时对该文物描述内容简短,给本次实地普查带来较大困难。为此,郑婧柔和队员们根据此前的照片、图纸等佐证材料,多次实地走访,向镇、村文物管理人员及村民征集线索。他们在盛夏时节顶着烈日,带着锄头和镰刀,在茂密的山林里一边开路一边定位,最终找到该遗址的具体位置,完成普查工作。
郑婧柔和队员们下乡开展“四普”工作
郑婧柔说,每完成一个文物点的调查工作,身体虽疲惫不堪,但内心很有成就感。普查队伍中有参加过“三普”的业务骨干,他们说“四普”工作设备的专业性、技术性更强,普查的效率和精度都提高了。
“每一处文物背后都承载着历史故事。我们深入了解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在郑婧柔看来,文物普查是在回望历史中传承价值,从而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家乡文物,带动年轻人一起保护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