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10.5-10.11)
来源:国家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4-10-14 08:52

  《“国宝”时刻》文物超高清影像记录工程启动 

  10月11日,《“国宝”时刻》文物超高清影像记录工程在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台长论坛上启动。该影像记录工程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各省广电、文物行政部门,各省级广播电视台、相关文博单位参与制作。其围绕文物保护和传承,聚焦珍贵文物,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特色优势,以超高清方式阐释文物承载的制度、思想、文明等文化创造,让文物“活”起来。节目将于今年10月至明年上半年期间集中拍摄制作播出,每集主要展示一件文物,时长3至5分钟。

 

 

  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开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及立项工作的通知 

  为完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体系结构,持续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建设,10月1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开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及立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申报评定的单位,应向公众实行常态化开放1年及以上,建成开放遗址博物馆等展示中心,持续开展考古研究、运营监测、社教活动,具备政府资金投入、土地保障等机制以及自身造血能力,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文化和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明显,原则上从已经公布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中产生。

 

 

  山西 

  《晋中市左权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获批 

  日前,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晋中市左权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中规定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专项规划的制定主体和程序,重申了保护责任人制度,明确红色文化遗址日常养护的责任主体和费用承担以及修缮的原则和要求,细化红色文化遗址损毁重建的条件和程序。同时就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永久性保护标志设置、日常巡查和队伍建设等内容作了规定。

 

 

  内蒙古 

  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保护和利用座谈会召开 

  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和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主办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保护和利用座谈会在锡林郭勒盟召开。专家学者围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元上都遗址考古发掘、保护利用、阐释宣传、文旅融合”的主题进行研讨。会议旨在落实党中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决策部署,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内蒙古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浙江 

  吴越文化博物馆开馆 

  10月11日,位于杭州临安的吴越文化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开馆大展“吴越千秋——五代十国时期的东南乐土”展出文物350件(套),其中大部分是首次亮相。第一部分“百年有待——吴越国历史揽胜”,呈现吴越国保境安民、造福东南的历史成就和文化特质,突出吴越国善事中国、纳土归宋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第二部分“一脉风华——吴越国文物观止”,以精品文物的组合展示、重点呈现,凝练式诠释吴越国在五代十国乱世中对延续中华文明作出的独特贡献。

 

 

  江西 

  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开馆 

  10月10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铜矿遗址始采于3300余年前的商代中期,发展于西周,盛采于春秋,延于战国,连续开采了1000多年。博物馆位于铜岭铜矿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览区,分为“探源”“匠心”“薪火”三部分,分别阐述铜岭铜矿遗址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展示遗址考古发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先进技术,诠释该遗址作为青铜原料来源对传播华夏青铜文明起到的重要作用。

 

 

  海南 

  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揭牌 

  近日,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正式揭牌。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主要职责,包括海南省考古规划、重大项目理论与技术研究;陆地及水下文物的调查、勘探、发掘、保护、研究等;南海深海考古技术创新、出水文物研究、展示等,配合南海深海文物安全防护工作;考古成果的阐释、传播等,考古资料整理和报告出版,考古科学展示宣传教育等;公众考古、研学游活动、策划考古文物展览;科技考古的研究与学科建设,建设考古标本库房与考古实验室;文化遗产调查、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利用等。

 

 

  重庆 

  重庆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部署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 

  近日,重庆市委常委会举行会议,听取全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情况,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指出,要树立“保护第一”理念,完善“大保护”工作格局,创新构建红色资源、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一体保护利用机制,完善红色资源保护名录。要以弘扬红岩精神为核心,挖掘放大红色资源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时代价值,打造“渝字号”红色文化精品。要做好“红色+”文章,把红色文化与长江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统战文化结合起来,拓展红色资源价值转化渠道。

 

 

  武隆发现迄今最早告地下书和木板船模型 

  10月7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经过为期10个月的发掘,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出土了漆器、木器、竹器、铜器、玉器等多种质地类别的文物680余件套。考古专家在其中发现了国内迄今为止最早的告地下书和木板船模型,该告地下书是原楚国范围外唯一的告地下书,为研究中国古代时期的归葬制度提供了典型标本。随葬木板船模型则为研究巴蜀地区船运史和木船形制提供了实物佐证。这些发现是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重要案例。

 

 

  四川 

  《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 

  近日,国务院原则上批复同意《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其中明确,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上,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加强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通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金沙遗址等古蜀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城市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的管控引导,保护好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塑造古城风貌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

 

 

  《支持三星堆文物保护人才建设的十大措施》发布 

  10月10日,四川省文物修复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现场发布了《支持三星堆文物保护人才建设的十大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由德阳市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分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引育体系、推进文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搭建文物人才引育平台三大版块。从建立定期需求分析制度、多层次引进文物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培育、打造技能认定等级机构、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等10个方面提出举措。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