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神奇的东山上
来源:福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8-19 10:47 作者:陈声龙

  在那神奇的东山上   

刘舒/图

 

  20世纪30年代,一都镇的东山村曾是闽中革命的红色热土。红土地浸染先烈热血,也磨砺了老区人民的意志,生生不息赓续着不朽的奋斗传奇。这是一方古老的土地,人文历史积淀深厚,耕读传家风盛;这是一个神奇的山乡,虽地处深山,资源贫瘠,但勤劳朴实的老区人,不忘初心,战天斗地,硬是在林深路隘的山区,闯出乡村振兴的一片新天地。

  千年古镇一都,原隶属永泰,1958年划归福清管辖,地处福莆永三县交界,历史上就是古道驿路的重要关隘。历史的岁月在古老的驿道上遗落众多风华,古建遗址文物众多,东山人在历史文化挖掘振兴方面做足了文章。东关古寨是一都的古迹名片,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迄今有280年历史。整个寨堡依山势而建,七层递升,围墙上的屋檐重重叠叠,站在十里之远,仍能眺望到它的雄姿。

  参观东关寨,你会发现这里处处体现着军事防御的特点,也不难理解主人当时建寨的经历和初衷了。虽说是防御性寨堡,但倡建者何廷孔又植入了马头墙、彩绘等徽派建筑风格,变得美轮美奂。何廷孔还以“东山主人”之名在寨内留下四首诗,勉励告诫子孙后代勤于耕读、站高望远。

  2001年,东关寨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又被列入《福州古厝》一书,与三坊七巷、上下杭、琴江村等,成为福州市、福清市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2016年,东关寨修缮保护工程启动,总投资2000多万元,寨内住户搬迁安置,历时两年修葺一新;2019年,东山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东关寨文化旅游区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这是东关寨的荣耀,更是一都镇的荣光。从这一刻开始,一都镇谋划的文旅产业紧锣密鼓登场了。

  毗邻罗汉里的东山村,是少数民族畲族村,民风淳朴,古迹众多,村里有古寨、古厝、古街、古驿道、古桥、古榕等。除了东关寨这张叫得响的名片外,大招古桥和摩崖石刻也非常吸引游人的眼球。

  摩崖石刻为何能吸引人呢?这与北宋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有关。石门坑古道边的两块石刻,分别题有“遗照台”“三生石”,据传为欧阳修亲笔所书。传说1000多年前,欧阳修南下谒祖路经此地,见群峰奇秀,碧水丹山,茂林修竹,曲水流觞,时值夕阳西下,落日余晖,奇光异彩,欧阳修沉醉美景之中,兴之所至,欣然在路边巨石挥毫题字。

  一都镇东山村,巧妙地把这种旅游心理复制得淋漓尽致。我觉得这个传说编得精彩,既有神秘性,又有考证性,肯定会撩起游客寻根问底的兴趣。文化与旅游的无缝衔接,目的已经达到了。

  光有故事还不够,古风古韵多为风雅,历史毕竟距今太远,不接地气。一都镇、东山村的干部始终在琢磨,如何实现农业与文旅无缝衔接,打造一种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有别于自然山水观光。不然,走马观花,一阵风看完就走,留下的只是“寂寞”。

  在一都镇几个村中,东山村的农业最有特色。一都是农业大镇,按理说,村村都是农业村,只不过山区的农业村,大多以林果、油茶和旱作为主,经济效益一般,提不上大台面。要想出奇制胜,脱颖而出,必须另辟蹊径,不走老路。东山村大胆利用山地气候优势,引进了台湾农民创业园项目。项目创业人庄炳耀,是台湾十大杰出农民、“葡萄大王”,他的农业创业园,定位就是“种植、加工与观光体验”,很快填补了一都和东山在创意农业方面的空白。一拍即合,互补双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命运齿轮”就这样开始转动了。

  有了观光体验,就有“亲子采摘”“露营地”和“果树认养”活动,人气慢慢聚集。乡风古韵吸引了城里人前来打卡,一个庞大的项目——“雁湖国际康养旅游”也在东山村酝酿落地。老区人并没有被眼前的热闹红火所陶醉,他们前行的脚步并未放慢。乘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东风,东山村与其他村庄一样,整理村庄,改变村容村貌。只是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在推进这项工作的同时,已经谋划在前,胸有成竹了。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宋朝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诗人通过对古驿、断桥和梅花的生动描写,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高洁人格的自许。巧合的是,作品描写的意境,与东山大招这个古老的小村落自然吻合,堪称真实再现。

  大招村坐落于东关古寨的山脚下,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龙屿溪两大支流在此汇聚,形成了一条清溪,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地方。唐宋以来,永泰通往福州、福清的驿道,穿村而过。历史上,大招是周边货物与人流的集散地,古代就有著名的大招店、大招桥和大招庙等。

  大招古桥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此为旧桥。为保护古桥,并行50米处,民国三年(1914)又建了一座新桥。新旧两桥,历尽沧桑,古朴盎然。站在桥上看风景,举目皆绿,溪流潺潺;桥头古榕虬枝髯须,冠盖如云。桥边的村落,古戏院、碾米房、榨油坊、古庙、教堂等一应俱全,仿若时空切换,让人感觉穿越到古代……

  初次来大招的人,一下就喜欢上这里的亲切和自然。一次偶然的机会,一都镇领导陪省、市博物院专家学者来考察,结果就有人当场着了迷。那个痴迷大招的专家说,他想在大招建个艺术工作室。这下可开启了一都镇领导和东山村干部的脑筋,他们一合计,已经有“梧桐树”了,索性就大张旗鼓引“凤凰”来吧。有一就有二,然后有三,高端艺术人才往大招这个古朴小山村集聚。镇领导说,可以取个名号吧,就叫“唐驿大招艺术村”,其名还是著名文学家贾平凹实地到访时题写的。

  农文旅的“第二次握手”,在于打造“农业+文化+旅游”的2.0升级版。东山的脐橙、油茶很有名,枇杷堪与善山“枇杷村”媲美。特别是作为国家级重点科技研发课题的项目实践地,主打“枇杷白肉”新品种,品质上乘,果味优于黄肉枇杷,但新品种知名度不高。2020年4月,在镇里的组织下,东山村联合了抖音、淘宝、腾讯直播等电商平台,举办了主题为“一都枇杷走四方,这口枇杷很上头”的线上枇杷节,把东山农文旅融合产业推上互联网营销的快车道,深加工的“枇杷膏”“枇杷酒”深受游客青睐,作为旅游的伴手礼走红省内外。

  正如一都古老民俗“盘诗”中的山歌对唱那样:“闲世文章万选钱,明时平步八花砖;大开紫府瑶池宴,正是橙黄橘绿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