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宝之城”的护宝力量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8-14 16:00

 

—— 6月中旬,泉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护宝”团队被省文物局授予福建省第三届“最美文物守护集体”称号。近年来,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充分利用检察一体化优势,牵头抽调关联的基层院业务骨干,组建“检察护宝”专业办案团队,聚焦历史文化遗产这一人类瑰宝,积极探索、健全完善检察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机制。

 

  组建专业团队,添力文物保护

  从泉州市区出发,驱车前往晋江市东石镇,行驶30多公里后便到达东石镇岱峰山上的南天禅寺。走进禅寺只见大雄宝殿轩昂宏敞,大殿后石壁上镌刻有三尊六七米高的壁雕石佛,庄严肃穆。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年前南天禅寺因白蚁侵蚀,屋面严重漏雨,部分构件倾斜,修缮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有群众反映,南天禅寺保护范围内部分林地和废弃石窟,被随意倾倒大量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破坏了文物周边的生态环境。

  接到群众举报,“检察护宝”团队赶往现场调查,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磋商会,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查处废渣运输车辆,及时遏制倾倒固体废物的行为。2021年3月,南天禅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修缮工程正式开工,并于2022年7月完工。

  泉州,有“藏宝之城”美誉,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在全省设区市中居第一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97处,全部不可移动文物3785处。

  “近年来,泉州市人民检察院立足泉州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文化底蕴厚重的优势,聚焦守护‘历史文化遗产这一人类瑰宝’和‘自然生态这一无价之宝’,牵头抽调关联的基层院业务骨干组建‘检察护宝’专业办案团队,部署开展‘检察护宝·守护海丝名城’专项监督行动,汇聚守护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的法治合力,为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贡献检察力量。”泉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蒋鸿滨说。

  “检察护宝”办案团队成立以来,开展“古城文物保护”“检察护宝·守护海丝名城”等公益诉讼检察专项活动,共摸排文物保护公益讼诉线索178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57份,采纳率达100%。

  延展监督方式,助推溯源治理

  “洛阳桥头的排水,不知道有没有过滤?”数月前的一天,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观察员联络群中,有观察员反应洛阳桥头排水出现黑臭水体。

  针对观察员反应的问题,泉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迅速到洛阳桥现场调查,发现因雨污管道损坏导致污水溢出,影响洛阳桥环境。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召集洛江区检察院、桥南社区居委会等有关单位,召开诉前圆桌会议,共商整治方案,共同推动洛阳桥管网提升。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污水溢出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为做好文物保护,我们探索预防为先、诉前建议在前、大数据辅助的综合溯源治理机制,切实提升治理效能。”蒋鸿滨介绍。

  泉州市检察机关建立健全诉前圆桌会议机制,针对文物公益损害“多头治理”问题,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会上共商整治方案,会后加强协作配合,推动问题及时解决。

  晋江市“八·二三”金门炮战遗迹是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晋江市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八·二三”金门炮战遗迹的主要组成部分“毓秀楼”,因年代久远存在多处梁板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安全隐患问题。

  检察机关立即向相关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地方政府完善修缮方案,并追加修缮预算资金至227万元。推动相关行政部门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规范毓秀楼抢险加固工作。2020年12月,毓秀楼抢险加固工程竣工并顺利通过文物部门的技术验收。

  泉州市检察机关还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保护效率,依托“两微一端”、微信小程序、“网格化+社区检察官”等平台,广泛收集线索,使用无人机、数字地图等新技术开展调查核实,增强检察建议工作便捷性、时效性。

  深化协同保护,丰富保障载体

  “蒋以麟墓周边堆放大量垃圾,梅雨季节垃圾污水渗透,蚊虫多,味道臭,生态环境差。”近日,志愿者万淇芳通过“益心为公”平台反映蒋以麟墓的问题。

  蒋以麟墓是第五批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鲤城区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接到反映,鲤城区检察院检察官立即到现场调查,走访属地社区、询问周边企业负责人。

  “在前期线索走访摸排基础上,检察院组织召开检察听证会,并向文物所在属地街道办事处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其及时清理周边杂草、清运垃圾,恢复墓地周边生态环境。”鲤城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吕少锋说,街道办事处组织清运33车、整治165方垃圾,并在文物周边安装摄像头,避免再次发生垃圾倾倒问题。

  作为“益心为公”的一名志愿者,万淇芳是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时常行走在基层一线,能够快速发现文物保护的问题。去年,“益心为公”平台招募志愿者,万淇芳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

  “益心为公”志愿者,是泉州市检察机关的“外智外脑”团队之一。近年来,泉州市检察院在全市世界遗产点、文保单位、特色街巷设置43处“检察护宝”观察点,聘请170名文物保护、法学、文化等领域专家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心市民等担任公益诉讼观察员,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针对性司法保护。

  为进一步提高“检察护宝”公益诉讼活动社会参与度,泉州还联合鲤城区检察院和华侨大学海丝司法研究中心设立“古城保护公益诉讼检察理论研究基地”,并联合文旅部门构建“文物+保险+服务”保护模式,推动古城36处文物保护单位纳入省级文物保险服务试点。

 

(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福建法治报记者 肖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