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南普陀寺每天敲响的铜钟至今已300多岁
来源:厦门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8-08 11:20

 

 

每天都会敲响的南普陀寺铜钟

 

 

南普陀寺铜钟表面铭文清晰

 

  近日,厦门市博物馆、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原副馆长,文博研究员何丙仲撰写的《厦门南普陀寺新志》专著已完稿交付。其中,何丙仲特别提到书稿中记述的一段历史:南普陀寺钟楼里每日敲响的大铜钟,是由清康熙年间两位钦差大臣捐赠铸造的,与“南普陀寺”得名时间相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铜钟由康熙年间 

  两名钦差捐赠铸造 

  “早在1997年,我就注意到了这口钟的踪迹,认为它是一件了不得的文物。因为这种尺寸规格和历史时期的铜钟,在全省乃至整个南方地区都很罕见。”何丙仲告诉记者,今年,借撰写《厦门南普陀寺新志》的契机,他又拖着病腿再次登上钟楼,呼吁对其开展文物认定和保护工作。

  日前,记者前往南普陀寺,在不对外开放的钟楼二楼,看到这口大型铜钟——它呈青灰色,高悬于房梁上,一旁是吊悬的钟椎。南普陀寺人员向记者表示,这口钟每日早、晚由专人登楼敲响。据介绍,大钟以失蜡法铸造,通体青铜材质,高170厘米、底部口径120厘米。

  在钟的表面,楷书铭文清晰、细节精致,除了凸铸《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音灵感真言》《往生净土神咒》等佛家篇目及13行满文,还有一段记载:“钦差督理福建沿海等处税务内务府会计司员外郎兼包衣达巴讳兰泰 钦差协理闽海关税务兵部职方司七品笔帖式袁讳之琦……发心喜舍洪钟壹口 供养南普陀禅寺……康熙肆拾貮年春王正月谷旦造”。依此可得知,1703年,钦差巴兰泰、袁之琦在南普陀寺捐赠了这口钟,另外还记录了建造总管、班头等7人姓名。

  或为南普陀寺改建而铸 

  见证厦门一段特殊历史 

  何丙仲表示,南普陀寺铜钟除了已距今300多年之外,还见证着厦门一段特殊历史。据《南普陀寺志》旧志记载,清初清兵进岛实施“迁界”,寺院与民居都被夷为废墟,普照寺也同遭此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靖海将军施琅收复台湾,受任福建水师提督驻镇厦门,并在普照寺废墟上重建寺院,寺名改称“南普陀寺”。何丙仲表示,1703年铸钟的具体原因尚未找到史料记载,但他推测,此钟既是为南普陀寺改建而铸,同时也暗含了团结当地民众、信众的意味。

  在同一时期,厦门除了设置福建水师提督衙门,还先后设立了闽海关、泉州府海防同知、台厦兵备道、兴泉永道、通洋正口等官署。“这是厦门岛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历史机遇,逐渐在闽南拥有重要政治、军事和文化意义。”何丙仲说,铭文时间及钦差官职名,都是这一变化的见证。

  记者向相关部门了解到,南普陀寺是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果对铜钟实施文物保护,可以依照相关程序,由业主单位提出申请、整理文史资料,经过专门鉴定后判断其是否适合列为附属文物范畴。

  铜钟铭文 

  钦差督理福建沿海等处税务、内务/府会计司员外郎、兼包衣达巴讳兰泰。钦差协理闽海关税务、兵部职方司、七品笔帖式,袁讳之琦。福建水师提标、前营游府、左都督世袭拜他喇布勒哈番,仍带军功纪录林讳显达,发心喜舍洪钟壹口,供养南普陀禅寺。问山比丘露踪募。康熙肆拾貮年春王正月谷旦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