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福建“三多”优势 打造红色文化标识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4-09 18:08 作者:曾大林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和精神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及其价值作用,多次对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时提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打造福建文化标识体系。福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要求深入实施福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构建八闽文化标识体系。新时代新征程,福建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大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文化标识,不仅是构建福建文化标识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福建文化软实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福建立足实际,加大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力度,全省红色文化建设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在红色文化建设法规政策方面,2016年6月,省委宣传部印发了《福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对红色文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2019年5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纳入各级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2021年8月,《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2022年11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福建省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2023年1月正式施行),为全省红色文化保护筑牢了法治根基。2023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强力推进红色文化遗存的认定保护、研究阐释、传播推广与传承利用等工作。

  在红色遗址遗迹普查保护方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原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各级党史部门对全省新中国成立前所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遗址实施了普查,基本摸清了全省革命遗址的底数。各级党史部门积极向主管党委反映有关情况,并与民政、文化等部门协商解决有关问题。近年来,省老区办、民政厅、文旅厅等单位也分别筹措投入红色资源保护经费,积极实施红色资源保护。在多部门的合力推动下,全省红色遗址遗迹保护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在红色文化宣传与培育方面,省委宣传部组织省文旅厅、福建社科院、省广电局、省委党史方志办等职能部门和单位,联合举办红色文化高端论坛,开展“党史上的今天”万屏联动主题宣传活动,组织拍摄红色电影《蔡威》、电视剧《绝命后卫师》等系列革命题材影视作品。省委党史方志办组织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系列主题展,编纂出版了“红色福建”“福建与新中国一起走过”“建党百年福建党史”等一系列丛书或专著。

  在红色旅游开发方面,省文化旅游部门会同党史方志等有关部门,积极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等红色旅游品牌。其中,古田旅游景区于2015年10月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全省第一个获评全国最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红色景区。在各级资金投入的带动下,全省红色旅游景区的修缮保护等也在推进实施中,景区品质持续提升,群众参与红色旅游的积极性和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总体上看,福建在推进红色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打造红色文化标识奠定了基础。打造福建红色文化标识,在具体实现路径上,应发挥福建红色资源“三多”优势,立足红色文化科学保护、传承弘扬和合理利用,围绕打造具有福建鲜明辨识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名片的目标,把握总体原则,抓住关键环节,并建立配套保障机制,呈现红色文化独特价值和鲜明特色,助力新时代新福建高质量发展。

  突出打造福建红色文化标识的关键环节

  精心制定红色文化标识建设计划。制定分批打造福建红色文化标识行动计划,并与全省文化标识体系构建相协调,整合省、市、县三级资源和力量。

  系统梳理构建全省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在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全省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和核查补漏,梳理形成红色文化资源清单和电子数据库,为打造红色文化标识奠定基础。

  科学筛选确定福建红色文化标识。科学制定福建红色文化标识的评价标准,组建福建红色文化标识专家评审小组,分批评选确定福建红色文化标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策划开展红色文化标识宣传展示。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全省各级宣传、文旅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标识宣传展示活动,营造学习传承和弘扬福建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

  推进做好红色文化标识动态管理和转化利用。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按周期、分阶段推进,实行动态管理、全过程跟踪监测。同时,迭代升级一批红色旅游景区、线路,创作一批红色精品文艺作品,设计开发一批红色文创产品,将打造红色文化标识与现代旅游产业、乡村振兴、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助推高质量发展。

  建立打造福建红色文化标识的配套保障机制

  组织协调机制。在组建福建文化标识统一领导机构下,相应成立全省打造红色文化标识工作小组,牵头组织各设区市及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协同负责工作组织、协调和推进落实。同时,视情组建专家咨询小组,发挥其决策参谋、专业咨询、工作指导等作用,形成全省上下联动的机制。

  人才培育机制。加强红色文化保护队伍、研究阐释队伍和宣传讲解队伍建设。支持各级文化和旅游等企事业单位用好用活省、市两级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策划、营销、经营等文旅复合型人才。支持全省各设区市结合各自实际,依托高等院校、文旅职业培训机构,深化红色旅游职业教育,增强红色文旅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融合发展机制。加强政策倾斜,支持培育发展一批红色文化标识旅游项目。同时,围绕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持续引导各地加大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红色+客家”“红色+生态”“红色+乡村”等旅游新形式,打造新业态,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吃住行游购娱美育康体”业态协调发展的红色旅游产业链,促进红色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积极扶持本地红色文化标识建设,也可争取国家专项补助资金配套跟进。此外,在确保公益属性的前提下,也可以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化运行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多渠道的投融资模式和高效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