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中央红色交通线沿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整合沿线城市丰富的红色文旅资源,深化红色文旅融合,6月27日,中央红色交通线主题游径在沪发布,这条横贯沪、粤、闽、赣的“红色动脉”以全新形式向社会公众呈现。发布会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主办,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协办。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及相关处室同志参加活动。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为打破敌人封锁、联通上海党中央机关与中央苏区之间的重要秘密通道,被誉为“红色血脉”。1930年,为加强与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联系,党中央成立中共中央交通局,开辟了长江线、北方线和南方线三条秘密交通路线。其中,由中共中央机关驻地上海,经香港、汕头、潮安、大埔、永定、长汀,抵达瑞金中央苏区的南方线,是持续时间最长、作用最关键、运作最为隐秘的一条。通过它传递了大量中央和地方文件、情报资料,运送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安全掩护了一大批领导干部和优秀人才转移到中央苏区,保证了在上海的党中央机关与中央苏区之间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成为党中央和中央苏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多省联动,主题游径首次发布
此次发布的主题游径线路,系统整合了上海、福建、广东、江西四地共24处核心革命旧址与革命场馆,构建起一幅纵贯南北、横跨城市与乡村的“红色文脉实景图谱”,推动革命文物保护与旅游传播深入融合,搭建起跨省红色资源联动的合作平台。
在上海,线路涵盖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第一座无线电台遗址、十六铺码头等,真实还原了党中央机关在白色恐怖中坚守与组织的历史风貌;福建段则囊括了永定伯公凹、闽西交通大站永昌楼、上杭敦和堂、南阳红军后方基地等革命旧址,展现了红色交通在物资转运与干部护送中的重要作用;在广东,串联起汕头交通站旧址、中法药行分号、潮汕铁路总务处、潮州交通旅社、棣萼楼、缵诒堂等一系列中转站,勾勒出交通线穿越敌区、联通南北的隐蔽网络;江西部分则以瑞金尚可居茶亭、叶坪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等为核心,完整呈现出中央苏区作为红色交通终点与战略枢纽的历史地位。
为进一步拓展主题游径的传播场景与运营模式,仪式现场多家5A级旅行社代表,围绕“红色研学+沉浸体验”“红色线路+文化创意”等方向,发布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多样的旅游产品。这些产品聚焦家庭亲子、青少年研学、企业党建等细分场景,力求将交通线的革命历史转化为可听、可看、可参与的实践体验,让游客“行走在游径上,沉浸在历史中”。该游径将在沉浸式传播、研学实践、智能导览、区域文创联动等方面持续拓展,为红色文化赋能城市传播、文旅融合和国家记忆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场馆联盟揭牌,打造红色传播共同体
会议现场,“中央红色交通线主题游径场馆联盟”正式成立。来自四省市的30家文博单位、纪念场馆作为首批成员加入联盟,“以红色文旅融合为核心,以革命精神传承为导向”,推动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文化传播网络。未来联盟将围绕展览联办、资料共享、学术研究、讲解培训、数字文创等多个维度开展深度协作,推动红色资源跨区域共建共享,形成“联合+共研+共享”的发展长效机制。此次联盟的成立,标志着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走出“单打独斗”,进入“集群共进”阶段,为跨区域红色文化传播打造出更具可持续性的合作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