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同时促进我省与宁夏、新疆、西藏、云南等对口援建区域和协作区域间文博事业的共同稳健发展,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10月21日至25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主办,省文物保护中心、省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承办的“闽宁昌文物保护高级研修班”在福州开课。开课当天省文物局副局长林文珍作了动员讲话。
闽宁昌文物保护高级研修班到今年已成功举办7期,从2017年第一期研修班在福建泉州举办,研修班一路走过新疆昌吉、西藏昌都、宁夏石嘴山、固原,疫情期间也坚持开办了线上课程。每一期的课程都以近年来文物保护行业热点为题,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专业领域的文物保护专家、学员们搭建一个文物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本期研修班邀请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教授吕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周智波,福建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永平,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原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局长薛耀军,宁夏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马建军,昆明市博物馆馆长陈浩,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常浩授课。
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
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并结合福建文博工作实际,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推荐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等多个角度,深刻解读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具体举措,分享了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教授吕舟详细分享了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过程,尤其是如何撰写申报文本,并分析了北京中轴线区域选址、规划格局、功能传统、建筑美学、历史层级与变革实证等六个方面的独特价值,例举北京中轴线在传承、保护、创新方面的实践案例,分享老城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石窟寺类文化遗存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承载体、文明的象征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周智波的《龟兹石窟壁画科学保护》一课,通过回顾龟兹石窟的保护历程,引出龟兹石窟的科学保护方法,延伸到对中国石窟寺保护的未来展望。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从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广东省利用数字赋能文物保护的典型案例,为学员们提供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新思路。
原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局长薛耀军从新时代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基本情况、实践创新的方式和路径及一些思考与启示三个方面分享了延安在深入开展红军长征史研究,加强长征沿线馆际学习交流,以实际行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
宁夏文保中心主任马建军梳理了宁夏的历史文化的沿革,介绍了宁夏境内的文保单位和文物,分析宁夏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和内涵,最后例举宁夏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分享了经验做法。
昆明市博物馆馆长陈浩从文物鉴定需要掌握的知识、文物鉴定的几种方法的角度,分别介绍了陶瓷、书画、雕刻、佛像等文物鉴定时的要点难点。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永平首先为学员们介绍了福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随后从文明建立的基础谈到文明起源的中国模式。王院长将福建省分为闽江上游、沿海区域和九龙江流域3大板块进行分析福建省考古学文化的序列与格局。最后阐述了福建区域文明进程探索,并总结了文明起源的东南模式。
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常浩首先介绍了世界遗产的基本情况,并围绕福建在申遗的实践经验,分享了世界遗产的申报与管理的做法,最后就如何将世界遗产更好地保护传承做了论述。
学员们听讲解员介绍铁胁厂
研修班组织学员们前往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和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了生动直观的现场教学。在马尾,学员们先后参观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铁胁厂、轮机车间、船政衙门等,体会“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感受到了有福之州的历史人文气息。
这次研修课程安排紧凑、师资力量雄厚、学员覆盖面广,进一步促进了我省与宁夏、新疆、西藏、云南等地文博事业的交流与合作。未来,福建省将继续以闽宁昌文物保护高级研修班为纽带,加强区域间的协作,对文博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