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赓续文脉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文物新篇章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4-10-22 15:10

  近年来,福建省文物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动作为,锐意进取,努力推动新时代福建文物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实效

  聚焦统筹引领,文物保护水平不断跃升 

  强化法规指引和政策制度保障,先后出台《福建省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廊桥保护三年(2023—2025)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若干措施》。全省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政府先后核定公布第九批、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2处、65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先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省世界遗产达5处。成功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发来贺信。莆田市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鲤城区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创建示范区。推进福建省廊桥保护行动三年计划,全方位推动廊桥保护工作,近年来全省下达专项资金8592万元,支持万安桥灾后修复工程等重点项目44个,实施了近200座廊桥修缮工程。全面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同步开展土楼、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等专项调查。实施龙岩、三明原中央苏区片区、长征片区等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创新运用革命文物集中区域编制区域性保护利用规划的模式,将重要的国保文物连带省保、县保编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使得闽西一大批亟需维修的低级别革命文物得到保护。全省47个县(市、区)列入全国第一批、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公布全省革命文物名录,开展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福建省委旧址核查核实等工作。

  聚焦考古研究,文明探源工作成效显著 

  深化考古研究,积极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工作。万寿岩遗址、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城村汉城遗址、德化窑遗址列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万寿岩、城村汉城考古遗址公园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列入国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列入国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昙石山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完成国家文物局“十四五”重点海域水下遗产调查项目——福建海坛海峡海域水下考古区域调查工作并取得重要发现。推动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水下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出水文物标本1.7万余件。

  聚焦活化利用,文物价值作用有效彰显 

  着力将博物馆打造成“生活的会客厅”,提升公共服务和展览展示水平。近年来新增博物馆49家,全省博物馆数量达到153家;新晋国家一级博物馆3家,国家二级博物馆17家,国家三级博物馆15家,全省国家等级博物馆数量达到56家。成功承办了具有“国际视野、中国声音、福建特色、福州味道”的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百国百侨百物展”荣获第16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印记”“宋词里的福建”等多个展览入选“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古田会议纪念馆入选中宣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首批(15家)试点单位。打造了古田会议、才溪乡调查、长征出发地、中央红色交通线、风展红旗如画等红色文化品牌。第十届“博博会”,福建省文物局获最佳组织奖,福建博物院荣获“最佳展示奖金奖”。福建博物院馆藏文物林觉民《与妻书》入选“《国家宝藏》中华文明标识”。充分利用福建省革命文物、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文物资源丰富优势,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等精品线路,推动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

  聚焦交流合作,文明互鉴持续深化 

  主动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大部署,有力有效开展对台对外宣传展览交流活动。成功举办以“共溯文源 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南岛语族文化学术论坛,属首个纳入海峡论坛框架的文物领域活动,开启了两岸文物领域融合发展新篇章。“丝路帆远——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图片展”“碧海丝路 东方之舟”等海丝主题展览赴海丝国家、美国联合国总部等地展出;“中国白·德化瓷”展览赴美国、墨西哥、荷兰巡展;“深层脉动——船政文化对台湾近现代文化的影响”“指掌春秋——闽台木偶艺术展”等展览赴台交流展出。在全国首次引进亚美尼亚“诺亚之子 大美初见——亚美尼亚19-20世纪文化瑰宝展”“丝路帆远——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图片展”在亚美尼亚开展,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为中亚人文交往注入新的内涵。

  聚焦改革创新,机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进行机构队伍改革,福建省文物局升为副厅级省政府部门管理机构,福州市成立文物局并成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其余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均在文化和旅游部门加挂文物局牌子,县级明确由文化和旅游部门承担文物管理相关职责,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管理体系。促成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福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创新途径。推动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与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联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专项整治行动,推广司法保护经验,实施司法援助,有效激活和提升文物治理能力和水平。与住建、消防部门联合开展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实现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排查100%全覆盖。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活动。会同多部门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和违法行为,全面启动文物卫星遥感执法监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工作机制,形成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物保护良好局面。创新保护理念,“文物保险+服务”文物管护模式入选国家文物局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

  下一步,福建将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福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认真抓好落实,突出文物特色,率先主动作为,同时结合国家文物局近期工作重点和福建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工作部署要求,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善作善成,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文物新篇章作出福建贡献。

  着眼保护第一,聚焦聚力,夯实“稳”的基础 

  进一步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保护传承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若干措施》,适时修订《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完善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加快推进福建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和数据库,建立更为完整、更加鲜活、更具特色亮点的文物地图。落实和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定线落图,深入实施一批文物保护修缮和安全防护工程,持续开展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建立和完善文物督察制度,落实文物安全责任,推广“文物保险+服务”创新举措。

  着眼发展为要,务实务效,巩固“进”的势头 

  做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福建篇章,持续加强万寿岩、奇和洞、壳丘头等重要考古遗址的调查、考古发掘和研究利用。系统推进“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提升福建作为南岛语族祖源地的认同感和影响力,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依托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福建(平潭)基地暨福建水下考古(平潭)基地等,开展平潭海坛海峡、圣杯屿元代沉船等水下考古调查与保护利用。系统推进福建海防遗产、福建古代交通体系、海上丝绸之路等文化遗产调查研究。组织实施《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保护管理规划》,统筹协调土楼保护利用工作。落实鼓浪屿建立多部门协调管理的创新机制,加快推进泉州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持续推进三坊七巷、万里茶道、两岸妈祖文化史迹、闽南红砖建筑申遗,加强遗产价值研究。推进红色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利用,实施中央红军长征、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线性整体保护利用工程。继续推进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群、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大田县“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群等保护项目,修缮开放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革命旧址。

  着眼扩大传播,创新创优,拓展“用”的路径 

  夯实博物馆传播内核,提升各级博物馆布展陈列水平,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重点打造一批专题特色展览。加强三维文化遗产展示、AR复原、AI讲解等数字场景应用,实现全省国有博物馆语音讲解全覆盖。推出博物馆公开课、文物视听节目等新型文化产品,打造能看、能听、能学的交互式、沉浸式“无边界博物馆”。夯实博物馆传播内核,大力培育市场化博物馆,引导向社会开放展陈。充分利用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优势,做好革命文物的研究阐释推广,推进与高校合作研究,开展革命文物故事宣传、重大革命历史影视拍摄和文学创作。积极推动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场所面向公众开放,深化拓展革命文物宣传教育功能,弘扬好红色文化品牌。持续发布文物主题游径,推动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推动成立全省专题博物馆联盟,积极发挥全省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文创联盟作用,创新开发文博产品,激活文博消费的“新蓝海”。

  着眼交流合作,互学互通,推动“融”的深度 

  整合文化遗产地、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等资源,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福建文物内涵。推动“海丝文化”“中国白·德化瓷”等福建品牌“走出去”,着力让文物文化的力量跨越山海、超越国界。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和福建《实施意见》,积极开展闽台历史展示溯源等重点项目研究,充分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关帝庙2024年入选新一轮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契机,加快推进突出普遍价值研究等申遗基础工作,积极推进与山西、河南等省市“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遗有关事宜。推进两岸闽南红砖建筑、妈祖文化史迹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依托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组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示,持续深耕“福建文化宝岛行”等一批文旅交流品牌,让两岸同胞在文旅交流中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 傅柒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