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发现全球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 翻模标本入藏福建博物院
来源:新福建 发布时间: 2024-05-06 20:11 作者:陈星宇

 

  5月6日上午,全球最大的恐爪龙足迹“福建足迹”新闻发布会在福建博物院举行。由福建省文物局牵头指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领衔的中外科学家团队宣布,在福建龙岩上杭龙翔恐龙足迹群发现的大型恐爪龙类恐龙足迹,是已知全球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并建立了新的足迹属种——“英良福建足迹”。

 

新闻发布会现场 陈星宇/图

 

  2020年11月,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福建省文物局牵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组成联合科考队,成立在福建寻找恐龙的考察项目;当月,考察队在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龙翔大道附近发现了大规模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自此“福建无恐龙”的历史结束。2023年,该足迹群被正式命名为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经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评审组评审,被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评选为“中国美丽化石”。

  龙翔恐龙足迹点具有面积大、保存好、多样性强的特点,目前已产出恐龙足迹包括了大型蜥脚类,鸟脚类,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小型兽脚类等至少8种造迹恐龙。其中两趾型的恐爪龙类足迹有12个,从大小和形态上可以很明显地划分为来自两类恐爪龙的不同类型。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在两种不同的恐爪龙足迹中,较小的形态类型包括一个孤立足迹和一道由5个足迹组成的行迹。而另外一种更加引人注目大型二趾足迹共有6枚,其中5个足迹组成了一道行迹,足迹平均长约36.4厘米,宽16.9厘米,远超过之前发现的山东驰龙足迹的长度(28.5厘米),是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发现的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

 

捐赠仪式现场 陈星宇/图

 

  为了让更多观众了解和欣赏到这一珍贵的古生物遗迹,发布会现场,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向福建博物院捐赠了一组3件考察时进行高精度翻模的“福建足迹”。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福建博物院院长傅柒生与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刘良参加了捐赠仪式。

 

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福建博物院院长傅柒生讲话 江净沙/图

 

  “福建博物院新增的一组3件‘英良福建足迹’高精度翻模标本,将在生态自然馆向公众进行展示亮相,这是自然科普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大喜讯。”傅柒生指出,今年是甲辰龙年,在全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龙岩发现已知全球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可谓“龙元素”齐全,意义深远。作为省内唯一一家省级公益性自然主题场馆,福建博物院生态自然馆拥有馆藏动物、植物、化石和矿物等标本1万余件,它们是我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资源。随着“福建足迹”的入藏,福建博物院也将进一步夯实科普宣传阵地,扎实推进科普工作,积极探索与诸如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这样专业的自然博物馆合作,共同推动福建省地质古生物学研究、科普及旅游的融合发展,谱写自然科普教育新篇章的同时,也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为文化强省和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分享恐爪龙足迹相关情况 江净沙/图

 

与会嘉宾发言 江净沙/图

 

  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考察队领队钮科程表示,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的正式命名,让它作为中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有了真正的“科学身份证”,同时,“英良福建足迹”的发现更是极大地拓展了恐爪龙类足迹的尺寸范围,代表了恐爪龙类在亚洲的一次独立的体型巨大化尝试,显示了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的巨大研究潜力,对于我国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南安市政府副市长邱雪亮,中共上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权国,福建省文物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福建博物院领导以及各部门负责同志,相关媒体等参加了当日发布会。

 

  相关链接:什么是恐爪龙?

  恐爪龙是一类生活于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肉食性或杂食性兽脚类恐龙,《侏罗纪公园》里著名的伶盗龙和伤齿龙等都是该分类群的成员。它们身披羽毛,后足的第二趾具有巨大的镰刀状爪子,被称为“杀戮爪”,在行进时杀戮爪通常会向上抬起,从而在地面上留下由第三、四趾组成的二趾型足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