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民国阳刻篆文“福建晋江新门外浮桥慰劳十九路军委员会图章”木印
来源: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4-07-19 16:57

 

 

  印章木质,通高3.4厘米,上底长3.9厘米,宽2.4厘米,下底长5厘米,宽4.7厘米。该木刻印章,印身呈梯形,印面近方形,方形框内去地阳刻,竖行篆文由左至右“福建晋江新门外浮桥慰劳十九路军委员会图章”4列20个字,表面已被印染呈红色。

 

 

  十九路军,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的简称,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之师。由陈枢铭、蒋光鼐、蔡廷锴率领的十九路军曾于1932-1934年入闽驻守泉州,治理地方,虽然为期不长,但是他们的这段历史却在泉州流传得十分深远。

  1932年初,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但随着南京政府和日本人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遂有意把十九路军调防到福建。此时,泉州人民尤其海外华侨闻讯,欢欣鼓舞,纷纷函电请求国民政府将这支英雄之师调防到福建来,既保护其免受权力倾轧之祸,又能改变福建的局面。当时的泉州海外华侨先是菲律宾、其后是新马等地,纷纷成立救乡会,希望能帮助家乡肃清境内匪患,澄清政治,安定地方,建设家园。在听闻十九路军即将入闽,各救乡会遂联合海内外力量共同组织了“福建海内外民众团体代表联席会议”,并且于1932年6月初在香港召开会议,表示欢迎十九路军入闽,并提出了一些救乡方案。

 

 

  十九路军在泉州城加强治安巡查,支持了如工会、农会、渔会及妇女会等民众团体的整顿和发展,泉州社会经济局面复苏,物价稳定,市面繁荣,百工百业呈现兴旺之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