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首人身的十二生肖俑,化身闽国王后墓中的守“福”神
1965年,考古人员在福州市北郊莲花峰南麓发掘清理了一座五代十国时期的双室砖室墓。该墓右室被盗一空,左室虽然同样被盗,但遗留了一些不被盗墓贼看重的陶瓷、石雕、铜铁等遗物。墓志的发现让考古人员了解到,墓左室主人为闽国第三代君主王延钧之妻刘华。刘华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南平王刘隐的次女,被封为清远公主。917年,时年22岁的刘华嫁给闽王王审知次子、时任泉州刺史的王延钧。虽然这是南汉国和闽国的政治联姻,但两人在十年间育有四子二女,夫妻之间感情应该比较融洽。926年,王延钧继位闽王。930年,刘华过世,年仅35岁。
尖嘴执物神兽俑即出土于刘华墓。此俑身穿广袖方领外衣,脚穿“云纹”形鞋,两手叠放胸前作执物状。陶俑头部造型奇特,卷发尖嘴,是十二生肖中鸡的形象。据考证,十二生肖的起源应不晚于西周时期。《诗·小雅·吉日》篇说:“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其中“庚午”对应“马”,这与流传至今的十二生肖“午马”完全一致。最迟到东汉时期,十二生肖已经定型。
在古人观念中,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一一对应,象征岁月轮回,因此也就有了随葬的十二生肖俑。十二生肖俑通常以整套形式出现。刘华墓中的生肖俑被塑造成拱手站立的兽首人身文官俑立像,将动物的敏锐凶猛和人类的聪明睿智完美结合,并按照一定次序放进墓室里,让它们轮流守护墓主人。
十二生肖自起源开始便与古代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学说、原始宗教等紧密相关,成为祈求平安、寓意永生的象征。唐宋时期墓葬中出土的墓志、铜镜、葬具上,也经常刻有或绘有十二生肖图像。伴随着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十二生肖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千多年前,贵为闽国王后的刘华将生肖俑当作“彼岸世界”的保护神;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仍旧以十二生肖纪年,并根据每一生肖动物的不同特点去祝福朋友家人。例如,希望属鼠的吃喝不愁、属龙的飞黄腾达、属马的踏实勤劳、属猴的聪明伶俐……这是中国人对于动物之“福”的朴素想法。生肖与“福”的结合,具有浓厚的吉祥韵味,也是华夏大地延续千年的独特文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