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把福建文明史前推了一千多年
此前,史学界有个推论:先秦时期福建属于原始社会、蛮夷之地。2005年,为配合京台高速建设,考古队抢救性发掘了南平浦城管九村距今4500年到2500年的30多座土墩墓。200多件陶器、原始青瓷器、青铜器、玉器重见天日,其中包括剑、戈、矛、箭镞、匕首、刮刀、尊、盘、杯等72件青铜器,是福建地区一次性出土青铜器最多的考古发现,证明福建在夏商、西周至春秋阶段曾有过繁盛的青铜文明,把福建文明史前推了1000多年。文明之光很早就在福建开启,说明福建是福缘深厚之地。
在中国,青铜器不单单只是生活用器,更被赋予了礼的精神,升华为文化的载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管九村出土的青铜器皿中,杯、盘、尊等既是日常使用的宴飨之器,也可充当祭祀中的礼器。
其中一件非常精美的青铜双耳杯,杯身为两分范模铸造,两耳为嵌铸,两侧附耳高于杯口。杯身上装饰有不同的兽面纹,附耳装饰的是镂空夸张云纹。整个杯子给人以“遍体生花”的华丽感。显然,福建先民已经掌握了在当时属于顶级水平的精湛工艺。这个杯子的主人应该是酋长或部落长,说明伴随着青铜文化的产生,当时生活在福建北部的人已经进入阶级社会,贵族的生活十分奢华。
管九村土墩墓群还出土了多把造型精美的越式青铜剑。其中一把全长35厘米,在地下埋藏 3000多年,依然剑刃锋利,光可照人。遥想当年,墓主豪情满怀、仗剑天涯,是何等英姿。
剑身和剑柄处雕刻有精美的云纹、云雷纹,曲尺纹等,采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纹饰是用来娱神的,祈求神祇和祖宗的保佑,纹饰越繁缛,制作难度越大,也就越能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虔敬,因而当时贵族不惜工本地追求礼器的华美,体现了当时福建先民对幸福生活的无限追求。
浦城管九土墩墓群入选“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管九土墩墓群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青铜时代早已结束,但其遗产通过代代传承,仍然鲜活地根植在我们的深刻记忆中,在“福”文化的传承中。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