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福丨商末周初印纹硬陶锥刺纹带把杯
——商周时期的硬陶杯子 福建陶瓷文化的起源之一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5-03-10 15:40

 

冲天豪情一杯酒,云卷云舒一杯茶,杯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须臾离不开的器物。遥远的青铜时代,生产力低下,福建先民使用的是连原始瓷器都算不上的硬陶杯子,但杯上精心刻的花纹已经流露出对艺术细节的仔细打磨,造型古朴的杯子里,沉淀着福建先民平静安逸的生活态度和文化格调。

福建博物院馆藏的“印纹硬陶带把杯”,高11.6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7.8厘米。泥质灰硬陶,筒状,腹部刻双线勾连回纹,双线间填锥点纹,造型典雅、纹饰精美,有强烈的仿青铜器风格,1978年出土于福州闽侯黄土仑遗址墓葬。

黄土仑遗址是闽侯鸿尾中学于1974年夏天开辟操场时发现的,先后清理墓葬19座,出土陶器、石器等近200件,遗址年代经测定为距今1300年前左右,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

“印纹硬陶带把杯”是黄土仑遗址的典型器物。印纹硬陶是青铜时代我国东南地区最富有地域特色的陶器种类,胎质比一般的泥陶或砂陶细腻、坚硬,烧成温度也较一般陶器高。陶器表面大多拍印有几何图案为主的纹饰。

黄土仑遗址出土的印纹陶器包括罐、壶、釜等,杯子数量最多,几乎是每墓必备的随葬品。这些陶杯大小不一,造型精巧,有直口深腹单把杯、扁腹单把杯、单耳杯、双耳杯、圈足杯等等。它们在当时占领了福建先民的生活空间。

同时,印纹硬陶在陶瓷发展史上担当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彩陶和原始瓷器之间的重要衔接。它没有丰富的釉料装饰,却依靠自身独特的印纹装饰语言、烧制温度和工艺的丰富变化,在不影响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对陶瓷器皿的造型进行了深刻探索和提炼。

福建陶瓷制造文化为何自古以来一直兴盛发达,在这些精美的远古宝藏上,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3000年时光已过,悠悠岁月尽在杯里流转,无数故事都在杯中诉说,斟满福建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