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福丨五代闽国铜鎏金王延翰狮子炉
——闽国有铭文铸器的孤品 见证两代闽王的父子情和开闽功绩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5-03-03 11:28

 

福建博物院藏有一件五代时期王延翰为父亲闽王王审知祈福而铸造的铜鎏金狮子炉,这是一件焚香器,整体鎏金,由盖、身两部分组成。炉盖上蹲着一只狮子,张口翘首,栩栩如生,狮口与器内相通,便于烟香外熏。宽折沿平面刻有一周楷书铭文:“弟子盐铁出使巡官、主福建院事、检校尚书、礼部郎中、赐紫金鱼袋王延翰,奉为大王及国夫人铸造师子香炉壹口,舍入保福院,永充供养。天祐四年九月四日题。”这是五代闽国有铭文铸器的一件孤品,是研究闽国文化的珍品。

唐末政治腐败,河南固始的王审知兄弟三人投奔起义军入闽。后来,王审知被唐朝封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被封为闽王王审知笃信佛教,主政福建时兴建或修复的佛寺达200多座。王延翰是王审知的长子,以孝顺闻名,王审知病重时,“延翰……力侍汤药,寝食俱忘,草土之中,绝浆在疚”,其孝心可见一斑。他知晓父亲崇佛敬佛,因此铸造了狮子炉,希望王审知得到福佑、永葆健康。说明福建地区自古以来就推崇孝亲敬老的文化。

925年,王审知去世,王延翰即位。926年,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但仍向后唐称臣。927年,王延翰的弟弟王延钧以及王审知养子王延禀联手反叛,斩杀王延翰,闽国动乱连连,终于在945年被南唐攻灭。

闽国立国时间虽短,但是对福建的影响是巨大且全方位的。尤其是王审知治闽的29年间,实行保境安民的政策,为福建带来先进的中原文明福建位置偏僻,人才匮乏。王审知主政后,从内地广聚人才,一时间,“四方名士,万里咸来”郑成功、施琅、林则徐等人都是当年入闽者的后裔。王审知还在福州大兴“四门学”,福建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本土人才开始“井喷”。

农业方面,王审知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在各地兴修水利。如在福州疏浚西湖40里,扩浚福清祭苗墩海堤长乐海堤等;设立“百工院”,引进中原地区先进的手工业技术;指挥工匠开山炸石,新建甘棠港,当时福建海运可达日本、新罗、占城、三佛齐和东南亚各国。

王审知还两度扩福州城池,定下了“三山两塔”的格局,至今还是福州的城市名片。史书称王审知治闽“三十年间,一境晏然”,他被福建人民尊为“开闽王”,可以说,福建“福文化”的基因,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王审知塑造的,是他留给后人的丰厚文化遗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