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从闽西苏区的星星之火,到东南沿海的抗日烽烟;从《岩声》唤醒的觉醒年代,到红军标语刻下的赤色誓言。八闽大地,是红旗不倒的革命热土,每一件革命文物都见证着峥嵘岁月里的血与火。
本期“文物新‘声’态”,精选福建革命文物,以第一人称视角,带您聆听文物之声,走进一段段革命记忆,传承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
(一)1911年黄花岗烈士林觉民致妻意映遗书
(👇点击文物图片,聆听它的心声)
文物自述:
我是一方白巾,1911年一个春天的夜里,24岁的林觉民用蘸着泪水的笔墨给爱妻陈意映写下沉甸甸的《与妻书》。在信里,他49次呼唤她,隔着万重山河遥忆生活点滴、恩爱缱绻!他倾诉着“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的肺腑之言,又道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的凛然大义。字越写越小,到最后,几乎密得成了蝇头。那时我想,如果我再长一些、宽一些该有多好。
林觉民走了,带着未酬的壮志。我成了爱的绝笔,也成了永恒的情书。希望你们想起这封信时,除却落泪感动,更当勉励前行,“为天下人谋永福”!
文物简介:
《与妻书》原件写于一方白色的巾帕上,长42厘米、宽42.5厘米,全文 1300 多字,曾入选大陆高中语文课本、台湾地区与香港地区课本,表达了海峡两岸暨香港对一位辛亥革命志士共同的纪念与敬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1959年,林觉民的遗腹子林仲新将《与妻书》真迹捐献给了国家,现作为一级文物收藏在福建博物院,出于保护的需要,50多年来真迹极少亮相。
(二)1923年9月1日岩声报社出版第一期《岩声》月刊
(👇点击文物图片,聆听它的心声)
文物自述:
1923年9月1日,我在龙岩诞生。封面“岩声”二字,遒劲端方,承载着创刊人“龙岩革命之先声”的初心。当年,邓子恢、章独奇、林仙亭、陈明、曹菊如等一批进步青年,在黑暗中摸索光明。他们以“改造旧社会,宣传新文化”为目标,刻苦自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字里行间埋下思想的火种,唤起广大民众反抗压迫、走向革命的热情,将闽西大地变为革命的热土。
如今,你可以来龙岩市博物馆见我。纸张虽已泛黄,但理想的光芒不曾衰减,自强不息的精神亦始终新鲜如昨。
文物简介:
该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纵26厘米、横19厘米,现藏于龙岩市博物馆。
1921年春,邓子恢与章独奇、林仙亭、陈明、曹菊如等几位进步青年,在龙岩白土组织创办“奇山书社”,学习研究新思想、新文化,共同探讨改造社会的良方,并把读书心得油印成《读书录》,第二期更名为《同声》。
为了更好地“揭露社会黑暗,报道群众斗争,推广革命思潮,宣传社会主义”,1923年9月,邓子恢等人扩充《同声》内容,增设新栏目,并改刊名为《岩声》报,宣扬本报最大之使命乃在:“改造旧社会,宣传新文化。”自第1期发行起至1926年1月22日,《岩声》共出版发行43期,发行至12个省35个县市,且远播新加坡、日里、亚齐、三巴垄、仰光、吕宋、槟榔屿7地,影响深远。
(三)1928年“永定上溪南区苏维埃政府”长方形铁盒木印章
(👇点击文物图片,聆听它的心声)
文物自述:
龙岩永定上西南区,是闽西革命先驱共产党人张鼎丞同志的家乡。1928年6月,他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金砂暴动;8月,溪南人民建立了闽西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永定县溪南区苏维埃政府。因此,便有了我。
人们都说印章既是权力的象征,也是行使权利的依据。我虽其貌不扬,在当年却肩负着废除旧制度、建立新秩序的意义,每一份留有我足迹的文件,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见证!
文物简介:
该文物长8.5厘米、高1.5厘米、宽2.9厘米,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古田会议纪念馆。
永定上溪南区主要包括城郊、西溪、金砂,是闽西革命先驱共产党人张鼎丞同志的家乡。1928年8月,溪南人民建立了闽西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永定县溪南区苏维埃政府,溪南区成为全省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1929年春,闽西掀起了全面暴动的革命热潮。永定县溪南区苏维埃也扩充为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即上溪南苏维埃政府,在此后的风雨斗争中,一直坚持到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才被迫停止活动。尽管苏维埃政府停止了活动,但上溪南人民始终没有屈服于强敌的摧残和迫害,依然高举斗争旗帜,赢得了“红旗不倒”之乡的美誉,一直成为闽西革命活动中心之一。
(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总队的苏区少年先锋队第一次总检阅优胜奖章
(👇点击文物图片,聆听它的心声)
文物自述:
我是一枚诞生于1932年的优胜奖章。九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振奋人心的日子——来自“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的29名才溪少年,用整齐的步伐、精准的射击和勇猛的刺枪劈刀,在军事操演中脱颖而出,将我赢回了家。
当被佩戴在少年先锋健儿的胸前时,我触碰到他们炽热的心跳,望见他们眼中燃烧的信仰之火。我不仅是一枚奖章,更是那段烽火岁月里苏区少年硬核实力与热血豪情的见证。
文物简介:
该文物棉长 7.1厘米 宽4.0厘米,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古田会议纪念馆。
1932年9月初,为纪念“国际青年节”,活跃苏区的文体生活,振奋苏区军民的革命斗志,检阅苏区的后备力量及为红军输送新鲜的“血液”,中央苏区少先队总部决定在江西瑞金举行中央苏区少年先锋队第一次总检阅。9月4日上午,来自闽、赣两省的690余名少年先锋健儿聚集一堂,在检阅仪式、政治演讲、军事操演和野外演习等检阅项目中一比高低。代表上杭县参赛的健儿,是来自“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的29名才溪儿童。他们在军事操演比赛中,以整齐划一的行进队列,弹无虚发的射击和威武勇猛的刺枪及劈刀,赢得了这枚奖章,展现了才溪苏区儿童的豪迈风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各省文物系统网站
-
全省重点博物馆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