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寺大殿
福州华林寺大殿(林振寿 摄)
华林寺大殿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屏山南麓,始建于宋乾德二年(964年)。华林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明正统间改称华林寺。几度兴废,今仅存大殿。大殿基本为北宋初遗构,坐北向南,抬梁式木架构,单檐九脊顶,通高12.8米,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用材等级高,构件大,斗拱组合随宜加减,柱头及补间斗拱均为“双杪三下昂重拱偷心七铺作”,梁、袱、前檐阑额均为“月梁造”,梭形柱,装饰构件与团窠彩绘大胆结合,大量采用插拱和云朵状驼峰的做法,在唐宋木构建筑中少见,具有独特风格,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1986—1990年落架大修,并向东移14.6米、南移8.3米,增建山门、回廊等附属建筑。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
元妙观三清殿
元妙观三清殿建筑群(曾博文 敖玉龙 摄)
元妙观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关帝庙大门梅园路东段。唐贞观二年(628年)始建,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重建,几经废兴。现存宋代三清殿、明代山门和清代东岳殿、西岳殿等。三清殿是该建筑群的主体,与福州华林寺大殿、宁波保国寺大殿齐名,为江南三大宋代木构建筑。日本“大佛样”建筑中的许多构造和制作方法与其有渊源关系。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
青、白礁慈济宫
青礁慈济宫(林广明 摄)
白礁慈济宫(郑云 供图)
分别位于厦门海沧区青礁村和漳州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两者相距约15千米,均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祀宋代民间名医吴夲(本)。青礁慈济宫一对石雕卧狮式门枕和白礁慈济宫双重须弥座石砌月台等是当年遗构。现存主体建筑均为清代以来重建,依地势递高,精雕细琢,蔚为壮观。明末清初两宫都有分灵到台湾,绵延至今,是闽台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
陈太尉宫
罗源陈太尉宫(林振寿 摄)
陈太尉宫位于罗源县中房镇大官口村,原为陈氏家祠,占地面积1155平方米,坐西向东,由宋代的正殿,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的北配殿,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南配殿和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的戏台、门楼组成,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又保存有不同时期建造手法的民间祠庙建筑之一。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
宝山寺大殿
宝山寺大殿脊檩元代题刻(王长军 摄)
宝山寺位于顺昌县大干镇土垄村宝山峰巅,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建。包括大殿、南天门和双圣庙等建筑。大殿为花岗岩石仿木结构的建筑,脊檩上题有“维大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岁七月二十八乙未良日己卯时募众鼎建上祝”;檩、梁、枋、柱、椽和瓦上有十几段元、明、清的捐修题刻,是全国少见的有明确纪年的元代石仿木构殿堂建筑。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