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重要史迹是我国现行文物体系中基本类型之一,是指自1840年以来,与重大历史事件或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建(构)筑物及遗址。
区域分布特征
近现代重要史迹在福建省范围内的地域分布呈现不均衡,主要分布在福州(5处)、泉州(4处)、厦门(3处)和漳州(3处)等沿海地区,而南平、三明和龙岩等内陆地区几乎没有,这种分布情况与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近代以来,外敌入侵最初是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始的,因此,民族侵略和反侵略的斗争就首先围绕着东南沿海地区展开,相应地,这些沿海地区所遗留下来的史迹就比较多,区域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次,因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较多遗迹与台湾密切相关,如1874年,福建船政的创办人沈葆桢曾带领福建船政组建的福建水师官兵巡台抚台,并通过开禁、开府、开路、开矿等措施建设、开发台湾,对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清末大陆民众移居台湾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台湾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
从保存与利用情况来看,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整体保存较好,以保护性手段为主,利用开发为辅,更多地体现其历史传承价值、艺术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其中厦门与福州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文物保护的手段更具有多样性,如胡里山炮台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了克虏伯大炮和红夷火炮操演两个核心品牌,“迎客仪式”表演、“牵手柜台”项目、高仿真机器人硅像馆、4D影院、幻影成像剧场、击沉日舰史料馆、光绪朝朱批奏折、独木成林等三十余个配套项目,使胡里山炮台成为一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景点,成为厦门旅游城市的名片和窗口,是一个集观光游览、历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主体性景区。
发展脉络特征
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屈辱史与抗争史、探索史的序幕。林则徐宅与祠作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出生学习之地、归田栖息之地和纪念传承之地,它们承载着林则徐的崇高精神和非凡魅力,是世人纪念这位先贤的重要场所。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纷纷涌入鼓浪屿,建造了较多的公用和民用西式建筑;中法马江海战期间,亭江炮台和马江海战炮台遭到破坏,烈士墓中安息着在海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随着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的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层面层层深入。胡里山炮台与福建船政建筑是洋务运动的产物,见证了地主阶级洋务派自强求富之路;严复故居与墓中留下了资产阶级维新派中著名代表严复的故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振聋发聩,先烈前辈的担当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清末与民国时期,福建人民远渡海外经商和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建筑风格等逐渐传入中国。鼓浪屿近代建筑群是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现代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美称,基本上都以西式建筑作为范本,建筑特色和风格体现了中国、东南亚和欧洲建筑和文化价值观的多元交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与安礼逊图书楼是近代侨办教育建筑的代表,具有典型的闽南侨乡的建筑风格,见证了20世纪侨办教育的辉煌历程和历史变迁,以及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和建筑史的时代变革。观山李氏民居、东美曾氏番仔楼、永春福兴堂和景胜别墅则是闽南传统民居与西方建筑元素融合的侨乡民居建筑代表,是在传统民居的基础上融合西式建筑元素,见证了近代侨乡社会变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体现了具有福建特色的中西合璧和侨乡文化色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福建厦门作为第一波经济特区试点,在全国树立了典范作用。福建作为最早开放通商口岸和对外开放的省份,是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缩影。
类型分布特点
福建省近现代重要史迹文物的数量虽然不多,但类型分布比较全面,领域广泛,基本涵盖了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或纪念设施,包括名人故(旧)居、名人墓、烈士墓及纪念设施、传统民居、工业建筑遗产及附属物、金融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军事建筑及设施和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等类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军事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课题,军事遗迹是这一历史进程的载体,海防与塞防之争屡见不鲜。福建省现有军事遗迹文物有马江海战炮台、胡山里炮台、亭江炮台和福建船政建筑,其中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曾被鉴定为“世界现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福建船政,崛起了当时中国乃至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亭江炮台与长乐的南岸炮台隔江对峙,相互呼应,扼守闽江口,是闽江口近代海防体系的第二道防线。这些军事遗址代表了晚清时期有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也是中国近代海防史的重要见证。
教育遗产可以理解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将其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的教育活动所产生的文化遗产。福建船政学堂敢为天下先的办学思想,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传统的封建教育实行改革,开创了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推动了近代高等教育的飞跃。安礼逊图书楼建造于1927年,是校友为纪念安礼逊对培元中学的贡献而捐款建造的,1995年台湾校友出资百万重修,现该楼已成为培元中学在世界各地及台湾的校友相互交流的纽带。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是由著名的华侨实业家、教育家陈嘉庚先生兴建,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浓郁的乡土情结;在建筑形式上,中式的大屋顶与西洋式屋身组合的建筑形式是其基本特征,是中国近现代校园建筑的典范和奇葩。
工业建筑。鸦片战争后,福州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开始了步履蹒跚的现代化历程。福建船政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大型军事工业企业,是中国近代史中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中国海军的发祥地,中国第一架飞机制造地,对福建的经济、教育、社会观念、社会结构和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影响。五更寮土高炉群,是偏远山区发现的保存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一处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土法炼钢的历史见证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金融商贸建筑,体现了我国近现代经济领域的发展新现象。我国的金融业发展起步晚,发展慢,且受三座大山的影响,天一总局便是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在郭有品的带领下,凭借这支团队讲究信誉、严格管理、规范汇率及热情周到的服务,天一批馆获得了海内外华侨的信任与青睐,成为兼任批银揽收和传递信息的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侨批局。
名人故居。透过现存的遗迹,能感知先贤们曾经的人生百态,穿越时空与他对话。比如人们可以在福州亲手触摸到100多年前中国人“富国强兵”的实践,体味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情怀,追忆启蒙者如严复的思绪,还有工程技术先驱如詹天佑的梦想等。
由此可见,福建省在军事、教育、文化、农业、经济、名人等各个领域都分布有特色鲜明、保存完好、品相较高的历史遗迹,足以证明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之重要。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最早遭受外来侵略、殖民压迫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较快、接受外来思想文化较早的区域,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也奠定了福建近现代历史遗迹中西合璧、富于侨乡文化的典型特色。而侨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宗法观念、仁爱忠孝,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福建人民的精神力量,更是海峡两岸人民的联系纽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